家里有危重病人需要转院,您会跟救护车讲价吗?近日,河北石家庄市民王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,父亲因为消化系统出血需要转到济南接受治疗,80公里的路程,救护车竟要价3600元,后经与医院交涉,答应退还1500元。而在随后运送病人回老家时,回去距离更远反而只收不到一半的钱。

天价救护车的危害,不仅在于病人家属的经济损失,还会严重影响社会信任,恶化医患关系。需要叫救护车的,很多都是情况危急、人命关天,趁这个机会宰人一刀,无异于趁火打劫,破坏公众对医疗机构的观感,甚至冲击人伦和道德底线。
本来,社会力量参与办医是好事,但如果医疗卫生单位放手不管,甚至里应外合借此谋利,就会造成舍近求远、转卖病人等恶劣现象,严重的不仅救不了人,还会耽误救治。
山东此事件中,开出天价的救护车,属于急救中心统一调配,但差别巨大的收费,似乎是“于法有据”:虽然物价部门对救护车收费有明确规定,但在长途转送等情况下,设置了“协商议价”的条款,给个别人乘人之危留下了自由裁量空间。
因此,对于救护车管理,应首先明确其公益和公共属性,保障正常运转。对于有特殊需求和非危重病人,可选择民营医疗机构,哪怕收费高一些,只要双方自愿,也可自由协商。但紧急救助必须有兜底机制,社会急救体系应首先保证紧急危重病人能得到及时救助,不会因收费问题耽误病人。即便救护车需要单独收费,也应明码标价、全程监管,不给个别机构和医护人员“挟病人要价”的空间。